【转载】顾随说曹丕

遥遥栉漓:

兮嘉_Charlotte:

原文地址

  

顾随(1897-1960)中国国文教育和研究的一代大家,又是一位诗人和作家,执教四十年,叶嘉莹、周汝昌、黄宗江都是他的门生,现录的这篇出自《顾随全集讲录卷》的《驼庵文话》,原文无标题,是根据叶嘉莹当年的课堂笔记整理出版的。

 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正文: 
魏文帝曹丕——中国文学批评与散文之开山大师。 

  

人人未必天生有文人天才,然人人几乎可以修养为文人。魏文帝天才不太高,而修养超过魏武、陈王。曹氏父子,在诗,子桓、子建皆不及武帝,在文,武帝、子建不及子桓。文帝感觉敏锐,感情热烈而理智又非常发达。人欲成一伟大思想家、文学家,此三条件必须具备。 

  

《左传》《史记》虽是散文,而终究是史。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、李陵《答苏武书》、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等,文章好,而其意不在“文”。真正第一个位文学而文学的开山宗师是魏文帝。天才虽浅,修养功深。 

  

人与文须有情操。情,情感;操,纪律中有活动,活动中有纪律,即所谓操。意志要能训练感情,可是不能无感情。如沈尹默先生论书诗句所言:“使笔如调生马驹”。 

  

中国散文家中,古今无一人感觉如文帝之敏锐而情感又如此其强烈者。魏文帝用极冷静的理智驾驭(支配、管理)极热烈的情感,故有情操,有节奏。此需要天才,也需要修养。 

  

文帝感情极热烈而又有情操。李陵做人作文皆少情操;曹子建满腹怨望之气。文帝能以冷静头脑驾驭热烈感情。而六朝多只有冷静头脑没有热烈感情,所写的只是很漂亮的一些话,我们并不能受其感动。 

  

魏文帝虽贵为天子,而真抱有寂寞心,真敏感,如清之纳兰性德。 

  

《答苏武书》《报孙会宗书》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诸篇,文章好,而其中皆有说理。魏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(五月十八日)只是抒情,虽散文而有诗之美,可称散文诗。 

  

中国文字整齐凝炼乃是其特长,如四六骈体,真美,为外国文字所无。可是整齐凝炼结果易走向死板,只余形式而无精神。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虽整齐凝炼而又有弹性,有生气,有生命。(鲁迅先生文章即整齐凝炼中有弹性、有生气。明清八股无弹性,无生气。《答苏武书》《报孙宗会书》有弹性、少凝炼) 

  

且看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 

  
  
   

季重无恙,涂路虽局,官守有限,愿言之怀,良不可任,足下所治僻左,书问致简,益用增劳,每念昔日南皮之游,诚不可忘,既妙思六经,逍遥百氏,弹琴閒设,终以博弈,高谈娱心,哀筝顺耳,驰骋北场,旅食南馆,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水,白日既匿,继以朗月,同乘共载,以游后园,舆轮徐动,宾从无声,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,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,余顾而言,斯乐难常,足下之徒,咸以为然,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,元瑜长逝,化为异物,每一念至,何时可言,方今蕤宾纪时,景风扇物,天意和暖,众果具繁,时驾而遨,北遵河曲,从者鸣笳以启路,文学託于后车,节同时异,物是人非,我劳如何。 

   
  
  

魏文帝散文真是抒情诗,有天才,也有苦心。虽写散文而用诗之严谨笔法。其用字切合,且叙述有层次。《与吴质书》有层次,一步紧似一步,一步深似一步,绝非堆砌。用字亦可为吾人学文之模范教师。此篇叙游部分先屋内后屋外,先昼后夜,由静而动,真有层次,可见其理智。其用字之好,真如山荫道上,应接不暇,美不胜收。至写到夜间真写得好,真是文学。 

  

“舆轮徐动,参从无声。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。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”必需感觉敏锐感情热烈之人始能写出。真是诗一般的散文,是抒情诗。文章写到此,越来越深,越来越远,越来越高,高已好,深、远尤难。至“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。每一念至,何时可会。”感情真烧起来。文帝真能操纵自己的感情,压便下去,提便起来,后之诗人有此功夫否?有此修养否?

  

抒情诗的散文是很好的文人的自白,可以看出其生活及内心。魏文帝《与吴质书》“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。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”四句比李陵《答苏武书》“牧马悲鸣,吟啸成群,边生四起。长坐听之,不觉泪下”,先别其异同,然后可论优劣。李陵是扛枪的,是愤慨;文帝是沉静的,是敏感的。愤慨、敏感,汉魏两朝之文章分野即在此。

  
  
   

魏文帝《与吴质书》 
二月三日,丕白。岁月易得,别来行复四年。三年不见,《东山》犹叹其远,况乃过之,思何可支!虽书疏往返,未足解其劳结。 
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,徐、陈、应、刘,一时俱逝,痛可言邪?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!每至觞酌流行,丝)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谓百年己分,可长共相保,何图数年之间,零落略尽,言之伤心。顷撰其遗文,都为一集,观其姓名,已为鬼录。追思昔游,犹在心目,而此诸子,化为粪壤,可复道哉? 
观古今文人,类不护细行,鲜能以名节自立。而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矣。著《中论》二十余篇,成一家之言,词义典雅,足传于后,此子为不朽矣。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,其才学足以著书,美志不遂,良可痛惜。间者历览诸子之文,对之技泪,既痛逝者,行自念也。孔璋章表殊健,微为繁富。公干有逸气,但未遒耳;其五言诗之善者,妙绝时人。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仲宣独自善于辞赋,惜其体弱,不足起其文,至于所善,古人无以远过。昔伯牙绝弦于钟期,仲尼覆醢于子路,痛知音之难遇,伤门人之莫逮。诸子但为未及古人,自一时之儁也,今之存者,已不逮矣。后生可畏,来者难诬,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。 
年行已长大,所怀万端,时有所虑,至通夜不瞑,志意何时复类昔日?已成老翁,但未白头耳。光武言:"年三十余,在兵中十岁,所更非一。"吾德不及之,而年与之齐矣。以犬羊之质,服虎豹之文,无众星之明,假日月之光,动见瞻观,何时易乎?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。少壮真当努力,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,古人思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 
顷何以自娱?颇复有所述造不?东望於邑,裁书叙心。丕白。 

   
  
  

文帝有冷静头脑,敏锐感觉,热烈情感,文人条件具备。信之开端“岁月易得,别来行复三年,三年不见,《东山》犹叹其远,况乃过之,思何可支?”——寒暄语亦韵长。文人早熟——先衰,敏感——多悲,文帝亦然。 
文帝善用对比,conrast,长短、黑白、乐悲。信中“昔日游处”以下,先写乐,后写悲,才更悲。信中“言中之物”——“徐、陈、应、刘一时俱逝”“倾撰其遗文,都为一集”。“物外之言”——“一时俱逝”之后至“倾撰其遗文”之前一节是。“都为一集”之后,按言中之物,当接“观古今文人”,中加之数句,亦物外之言。此真是文所以为“文”,而非说理文字。 
 
扩展阅读: 叶嘉莹《汉魏六朝诗讲录》——曹丕

评论
热度 ( 254 )
  1. 共2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朱杖 | Powered by LOFTER